2024年以来,宣城市供销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体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大力推进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凝心聚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市供销社积极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育秧工厂、测土配方、代耕代种、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农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2024年截止目前,全市系统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42.7万亩次,预计今年年底规模达55万亩次。
一是聚焦主体培育,建强社会化服务基础。近几年来,市供销社狠抓综合改革,积极推动供销社与乡镇、村合作共建,把市场主体的服务能力和农户的服务需求联结起来,一手连着主体,一手连着农户,让供需对接更加便捷合理。建强服务网络,通过市部署、县推动、基层落实,逐步建成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通过19家基层供销社,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社有企业带动,将农户紧紧联接到供销社组织网络中来,织牢织密服务网络,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框架支撑。
二是聚焦模式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系统积极推广实施集耕、种、管、收、售为一体的土地托管服务,开展标准化生产,带动更多小农户接触新技术、融入新模式,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同时,开辟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服务、品牌营销等新的服务领域,推动服务范围从粮油向经济作物拓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实现从种到售全程、多元、高效服务,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覆盖率。截至目前,全市开展配方施肥服务12.5万亩,统防统治服务15.5万亩,农机作业服务13.6万亩,智慧农业服务1万亩。
三是聚焦项目试点,彰显社会化服务成效。市供销社积极组织系统内主体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目前全市3个试点县共有4家服务主体参与项目试点工作,项目目标共计5.34万亩,预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534万元,小农户受益320多万元。
(二)着力拓宽为农服务前沿阵地,构建各类经营主体、为农服务载体、合作经济联合体相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
全市系统以中华全国总社开展的“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为契机,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乡镇有社、村街有点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织乡村服务网络,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几年来,全市系统以“三社一会”建设为重点,探索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搭建为农服务平台。目前,全系统共建有基层社81个,其中乡镇级供销社24个,村级供销社57个,发展入社社员4.3万人,其中农民社员4.1万人;自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21家,建成综合服务社529家。到2025年底前,全市计划新建乡镇级供销社34个,村级供销社47个。
二是大力开展“党建引领 村社共建”。积极促进基层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有机结合,以村级供销社建设为重点,充分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村级供销社,积极组织开展“党建引领 村社共建”和示范村级社评选活动,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与市委组织部联合,连续两年开展“党建引领 村社共建”示范村级社申报工作,共评选出14家示范村级供销社,支持资金140万元。2021年以来,全市共新建“村社共建”村级供销社22家,到2025年底前,全市将在34个村开展村社共建。
(三)着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搭建“双线并行”“销路通畅”“品牌擦亮”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一是优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整合县域特色农产品资源,创建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县级供销社牵头成功打造了“郎溪印象”、“地道广德”、“三津尚农”、“泾农优品”、“绩品”等区域公共品牌,集中力量把主导产业品牌做大、把优势企业品牌做强,打好“特”字牌,把“小产业”做出“大品牌”。
二是强布局,构建展销网络。对有条件,区域位置好的基层社,充分发挥资产、人才、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农超对接,直销直购让利于民;积极整合县域资源,打造集产品展示、文化展览、直播带货、消费体验、产销对接、团购政采、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销售服务终端。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建成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4家,其中6个县级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8个乡镇级农产品产销服务网点,1-9月的销售额达2700多万元。
三是拓销路,搭建电商平台。灵活采取参股、联营等方式积极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合作,推动线下线上同频共振,帮助系统内各类经营主体扩大销售提高收入,为“两强一增”行动凝聚供销力量。目前,全市系统共建成1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1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9月的电商销售额达6.1亿元,预计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可超8亿元。
四是助销售,组织参加展会。今年上半年组织系统内2家企业参加“长三角供销市集”上海展销会,共销售2.35万元,9月份,组织5家企业50余个产品参加“南京都市圈供销大集”活动,进一步宣传推介宣城市各类农特优农产品进入长三角、走向全国,两天展会时间共销售3.71万元。年底还要组织系统内企业参加安徽省供销社组织的和宣城市本级组织的年货“供销大集”,助力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四)着力持之以恒抓牢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能力素质。
一是开展系统内部业务培训。4月19日,市供销社组织召开了“全市供销社系统县社主任暨基层供销社主任培训班”,市社机关全体人员,各县区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基层社主任约70人参加此次培训。培训班邀请了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永东,从供销社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为大家做了精彩论述;省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梁兵,省供销社综合业务处四级调研员蒋婷婷分别围绕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授课。这次培训既是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凝聚发展共识的一次思想动员,更是密切系统上下联系、激发创业活力的一次行动宣言。基层社身处践行为农服务初心的前沿阵地,发挥着供销社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此次培训班,帮助大家深刻学习和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对标对表,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共同助力全系统的综合改革发展。
二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今年4月,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供销社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党纪学习教育总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各项工作,结合我社实际,制定了《宣城市供销社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安排及重点任务,突出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原原本本学,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入脑入心;二是加强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三是抓好以训助学,及时做好解读培训和宣传引导;四是抓牢检视整改,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切实让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增强纪律执行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干部队伍。
(五)着力狠抓内审监督,突出调查研究,强化机制运行,各项监督工作平稳运行,有效推动供销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各级监事会与理事会同心同向,协同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切实履行“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有效开展监督检查。以内审为抓手开展审计监督。全市系统开展内部审计9项,提出审计建议32条,节约资金45.8万元。积极配合市审计局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措施,完成审计整改任务。三是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市系统监事会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察真情,解民意,准确把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向,提出意见建议30条,形成调研报告8篇,上报省社监事会1篇,被全国总社采用1篇。编辑刊印监事会社情民意信息专刊3期,得到省社领导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全市系统呈现了一些亮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市社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干部梯队建设还需下功夫,一定程度上存在“青黄不接”情况,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不够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较缺乏。解决历史遗漏问题的韧劲尚有不足,推动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路还不够开阔,方法还不够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大力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真正做到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实现全系统更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新完善现代化治理机制。面对新形势,全市系统将调整自身定位,切实发挥“三会”职能作用,加快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协调落实有关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迈上新台阶。市社理事会将认真履行指导、协调、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由自主服务向指导服务转变,由创办企业向搭建平台转变,创新运行机制,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着力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二)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壮大为农服务实力。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鼓励社有企业采取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积极适应互联网+新形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经营服务的触角向各类涉农领域延伸。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实力。引导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更多的实惠返还给农民。
(三)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县级社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以资产为纽带,广泛吸纳农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入社,推动和完善县级流通网络建设。加快基层社改造、新建步伐,建立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密切基层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联结。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引领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合作社,以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加快组建农村综合服务社,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在基层社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基层社争取上级社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发展活力。通过建立灵活的选人、用人制度,广泛吸纳农村能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等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入供销社各级组织,用市场化的办法选聘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为供销社注入新的活力。加大对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为事业发展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和实用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