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供销资讯 > 通知公告

省社: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全省供销社系统1-9月份经济效益情况的通报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31 11:02
[字体:  ]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全省供销社系统1-9月份经济效益情况的通报

各市供销社,广德、宿松县供销社,省社各企事业单位:

今年以来,全省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按照省社二届三次理事暨监事会议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社党组确定的发展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力推进体制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文化创新,主要经济指标成功实现逆势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现将全省系统1-9月份经济效益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财务指标实现情况

(一)经济效益持续增盈

1-9月份,全省系统实现利润总额13.35亿元,同比增加4.24亿元,增长46.56%。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20亿元)的66.75%。

分层次看:县及县以上企业盈利12.74亿元,同比增加3.95亿元,增长44.93%。其中,省社投资企业(含二级单位)盈利1.89亿元,同比减少4553万元,下降19.45%; 市、县社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1.46亿元,同比增加4.70亿元,增长69.40%,是利润总额最主要的增长层面;基层社盈利6140万元,同比增加2933万元,增长91.4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利润增幅最大的层面。

分市看,全省系统16个市社全部实现盈利且同比增盈。16个市社的利润平均增幅为69.40%。其中增幅前3位的分别是:淮北市同比增长276.69%;芜湖市同比增长163.14%;铜陵市同比增长148.56%。16个市社(含基层社)共实现利润11.46亿元,除淮南市和淮北市外,其他14个市社利润均超过千万元,其中黄山市、芜湖市和宣城市利润已经超过2亿元。另外,省直管县中,广德县社实现利润2570万元,宿松县社实现利润574万元。

分行业看,1-9月份,全省系统农资企业实现利润3.41亿元,同比增加1610万元,增长4.95%。棉麻企业实现利润5189万元,同比增加2884万元,增长125.12%。以再生资源、茶叶、农村金融、化工、房地产等为代表的其他行业板块实现利润9.42亿元,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对全省系统的贡献额呈逐年增长势头。

(二)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1-9月份,全省系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18.90亿元,同比增加93.69亿元,增长22.03%。

分层次看:县及县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91亿元,同比增加73.57亿元,增长19.65%。其中,省社投资企业(含二级单位)实现销售收入172.87亿元,同比减少7.39亿元,下降4.10%;市、县社投资企业实现346.03亿元,同比增加101.08亿元,增长41.26%;基层社销售收入70.99亿元,同比增加20.12亿元,增长39.55%。

分市社看,16个市社中除芜湖市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15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淮北(167.91%)、铜陵(111.85%)和滁州(85.47%)三个市的增幅较大。16个市社汇总营业收入为346.03亿元,其中有10个市社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同比增加了5个。销售过20亿的市社分别是铜陵、阜阳、六安、黄山、六安、宣城、池州、淮南、宿州和安庆。

分行业看,传统行业中农资、棉麻企业销售占全省系统经营收入的35.40%,所占比例不到4成。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农村金融、物流、房地产等行业销售占全省系统经营收入的64.60%,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三)费用和盈利水平

1-9月份,全省系统费用总额为26.31亿元,同比增加4.70亿元,增长21.75%。平均费用水平5.0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三项费用分别为:经营费用13.04亿元,同比增加4643万元,增长3.69%;管理费用9.68亿元,同比增加2.91亿元,增长43.08%;财务费用3.59亿元,同比增加1.32亿元,增长58.35%。

全系统企业销售利润率为2.57%,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61%,同比上升0.45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82%,同比上升1.79个百分点。

二、全系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跃升,发展增速居于全国系统前列

1-9月份,全系统汇编企业1179个,其中1119个单位实现盈利,盈利面为94.91%,与同期相比增加了0.66个百分点。全系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大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速增长,保持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截至9月底,我省系统实现利润总额13.35亿元,同比增长46.56%,高于全国系统平均增幅(24%)22个百分点。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利润总额排名中跃居第三位,前二位分别是山东(25.31亿元)和江苏(24.73亿元)。可以看出我省系统利润总额不但稳居全国系统第一方阵,而且呈现赶超之势。

(二)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抗风险能力增强

1-9月份,全省系统资产总额580.04亿元,同比增加96.61亿元,增长19.98%。其中,流动资产为447.90亿元,同比增加了59.04亿元,增长15.18%。负债总额435.81亿元,同比增加60.40亿元,增长16.09%。其中,流动负债为413.66亿元,同比增加51.17亿元,增长14.12%。所有者权益为144.23亿元,同比增加36.20亿元,增长33.52%。全系统资产负债率为75.13%,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说明社有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棉麻企业增盈,再生资源企业减利

1-9月份,棉麻企业实现利润5189万元,同比增加2884万元,增长125.12%。今年以来,面对国际棉价下行,国际金融危机加剧,需求进一步萎缩的多重压力,全省系统棉麻企业认真贯彻王主任视察棉麻企业时作出的“多收购、快加工、早收储”的指示精神,以国家临时收储政策作为经营标杆,大力加强成本核算和风险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勤购快销,经济效益成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等影响,国内钢材市场持续低迷,废钢需求锐减,价格下降,全系统的再生资源企业经营面临巨大挑战。截至9月底,省再生资源公司营业收入42.21亿元,同比减少11.43亿元,下降21.31%;实现利润2205万元,同比减少2694万元,下降54.99%。面对今年不利的市场行情,全省系统再生资源企业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顺势应势,适应市场,同时更要调整市场策略,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开拓新的经营品种,回补主营业务的利润下降缺口。

(四)省社投资企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放缓

前三季度,与市、县级企业和基层社保持增长不同的是,省社投资企业的增速明显放缓,实现盈利1.89亿元,同比减少4553万元,下降19.45%。省社投资企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二是由于基数效应,前期基数多年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后期增幅必然要趋稳趋缓;三是本期省社12家投资企业中有5家企业同比减利,而且经济份额比重最大的两家企业受行情影响又同时成为减利最多的企业,因此造成指标下行。

三、四季度工作重点及建议

(一)砥砺奋进,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疲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启稳转变。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我省系统总体发展态势向好,经营业务和经济效益稳步推进,为全年目标(20亿元)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有清醒的压力意识,一是与全国系统利润总额排名前两位的山东省(25.31亿元)和江苏省(24.73亿元)相比,我省系统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第四季度还有34%的任务指标必须完成,全系统平均每个月至少要实现2个多亿的利润。因此,各级供销社不能有丝毫满足和懈怠思想,要认真分析前9个月经营情况,研究和把握四季度工作,保持冲刺状态,在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力争超额完成,为实现我省系统争先保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尽管目前经济运行的态势企稳比较明显,但国内外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全省各级供销社要充分认识面临的复杂形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要认真研判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社有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跟踪监测,认真分析研究不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特别是今年受行情影响较大的农资和再生资源行业,二者利润之和占系统利润总额的三成多,在系统内举足轻重,要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的前瞻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化“危”为“机”,扭转效益下滑情况。二是要拓展业务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办发49号、59号文件的契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认真搞好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薄弱环节有所突破。抓住国家重视发展流通产业的机遇,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形成行业主导地位。优化经营结构,积极发展农机和种子业务,大力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中提升供销合作社产业水平。三是要坚持联合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有效整合资源,加强联合合作。加强系统内不同层级和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强与系统外企业的联合合作,广泛吸纳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快发展。创新合作方式,在遵循市场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资本联合、产权联结,广泛开展业务对接、技术合作。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越是经济运行面临挑战、市场行情剧烈波动、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的时期,越是对企业发挥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考量。各级供销社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继续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要继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审计监督、财务核查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积极扭转战略滞后、管理粗放、盈利水平低下等局面,向管理要效益。

 

附件:全省系统1-9月份利润总额排序表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12年10月26日

 

 

 

 

 

 

附件:

全省系统1-9月份利润总额排序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单 位

利润总额

本期数

同期数

增减%

1

黄山市

26201

20670

26.76

2

芜湖市

24406

9275

163.14

3

宣城市

20366

14767

37.92

4

池州市

7721

3573

116.09

5

铜陵市

5677

2284

148.56

6

阜阳市

4751

2447

94.16

7

滁州市

4501

2326

93.51

8

安庆市

4495

2173

106.86

9

合肥市

4357

3275

33.04

10

马鞍山市

3205

1341

139

11

宿州市

2398

1347

78.03

12

六安市

2102

1469

43.09

13

蚌埠市

1789

908

97.03

14

亳州市

1740

1423

22.28

15

淮北市

501

133

276.69

16

淮南市

436

265

64.53

 

市社合计

114646

67676

69.4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