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供销资讯 > 市社新闻

总社信息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12 11:16
[字体: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了《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的历史任务,探讨构筑与此相适应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华合作时报社、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了《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有关专家认为, 在“四化同步”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条件下,深入探讨农村物流发展相关问题,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物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新的界定,认为:“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农村物流是指物品以农村为发货地或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对农村物流的内涵,“报告”认为“它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及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及信息处理等服务功能进行有机组合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并指出,它涵盖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消费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涵盖了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社会活动消费品从采购到消费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全过程。

  “报告”指出:“农村物流是复合型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多种物流活动的复合型物流体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于农村加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工业品物流、建材物流等都将获得快速发展。“报告”认为,一定区域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该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与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受制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当地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对于未来生产经营活动收入的预期等”。“报告”的结论是:在对农村多种物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复合型物流体系的视角来考察、研究和规划农村物流,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报告”在阐述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区别与联系后指出,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的界限必然会逐渐模糊,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必将走向和谐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报告”指出,我国当下的农村物流具有八大特点,这就是:(一)国家对农村物流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物流(产业、加工)园区建设成为农村物流建设的热点;(三)电子商务、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推动农村物流进一步升级;(四)冷链物流成为农村物流发展的新动力;(五)农村物流成为物流界研究探索的“热点领域”;(六)经营型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融合助推农村物流拓展;(七) “终端兼营”与“一网多用”是农村物流最显著的特色;(八)供应链理念得到有效普及和自觉性应用。

  “报告”指出了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二是基础设施落后,设施装备科技含量低;三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多数企业经营粗放;四是市场管理乏力,企业竞争无序;五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六是政策性支持资金分散,“一刀切”、“撒胡椒面”情况突出,难以形成解决关键问题的合力;七是缺乏在各物流系统基础上区域供应链层面的规划和协调,企业和系统各自为战现象普遍;八是农村物流整体效益低下,城乡物流发展一体化难度大等。“报告”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战略设计明晰、多方合力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内容主要有: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推动农村物流快速发展;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推动农村物流资源整合优化;适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推动农村物流转型升级;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升农村物流整体素质;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村物流整体竞争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拓展农村物流功能;强化管理,努力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等。

  “报告”得到了来自农业部、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热情支持。由中华合作时报社、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和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新合作连锁商贸连锁集团公司、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专业人员组成课题团队,承担了这个报告的调研工作。

  (注:《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全文见2013年第九期《中国合作经济》杂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