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四川眉山大地暖意渐浓,广袤的田野间,农事活动渐次拉开序幕。田地里,农户们抢抓农时,全身心投入劳作,一台台耕犁机在肥沃的土地上来回穿梭,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充满希望的春耕交响曲,让这片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春耕保供工作中,眉山市供销社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积极投身于这场春耕“战役”,从农资供应的源头把控,到中间的配送环节优化,再到技术服务的落地,全方位为农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幅充满希望的农业新画卷正在东坡故里徐徐展开。
精准布局 筑牢春耕保供“大服务”
眉山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天府粮仓”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春耕保供工作意义重大。眉山市供销社系统深知肩负的时代使命,自去年冬天起,便与相关部门紧密协同,全力答好春耕保供的“必答题”。
东坡区供销社依托社有企业探索农资配送全域覆盖新模式,通过优化配送路线、增加配送频次,让农资更快送达农户手中;
彭山区供销社投入资金提升黄丰镇团结村为农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打造一站式农资服务平台;
洪雅县余坪镇供销社在农资供应基础上,为全镇6个村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服务,帮助农户精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邦力达眉山为农服务中心的仓储中心里同样一片忙碌,工人熟练操作叉车,将当日最后一批水溶肥装车发运。自春耕启动以来,这支配送队伍每天发车20多车次,不分昼夜连轴转,只为在农户下田前将农资及时送达。据悉,邦力达公司眉山仓储中心已储备百余种农资,总体调入量超过3000吨,日均发运量150吨,单日最高突破200吨,为当地春耕生产筑牢了坚实的物资保障防线。
这些举措从多维度提升了农资服务的质量与效益,众多春耕保供工作也在基层供销社有序推进。
服务下沉 提升基层社为农服务能力
在距离眉山市区70公里的仁寿县,一场围绕2025年农资春耕保供展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仁寿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仁寿县正在全县17个乡镇25个村,布局水稻、玉米等五大作物共30个千亩高产示范片,通过扩总量、提单产、建基地,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落地见效,助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有着70年建社历史的仁寿县供销社,在这一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加强农资供应、实施“绿色农资”行动、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整村式”托管服务、保障农机充足,答好春耕保供的“必答题”,还着力于推进基层供销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仁寿县供销社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益尝试,正在改变着传统春耕保供的模式。
创新“村社共建”,拓宽农产品销售道路。全县采取“村‘两委’+供销合作社”的“村社共建”方式,建立村级供销社23个,吸收社员1700余户,推广村“两委”与供销社交叉任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助推农产品打开销路,快销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发展综合服务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在人口较多的中心村、重点村积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配送、电商终端、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有效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深化电商合作,拓展农资购买渠道。加大了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在5个村级供销社建立电商销售平台,拓展线上线下渠道12家,促进农特产品销售。不仅如此,村级供销社作为农户家门口的农资购买主渠道,打破了以往的限制,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轻松选购到心仪的农资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比较典型的就是禄加镇复合村供销社。作为仁寿县供销社牵头组建的第二批村级供销社,复合村供销社敏锐捕捉互联网发展机遇,在微信小程序上打造了特色电商平台——“爱上乡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