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演陂镇演陂桥村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与一年前相比,这里的道路更宽、乡村车间更加热闹,人人都充满朝气,处处生机勃勃。
“今昔对比,村集体、群众实实在在获益,获得感、幸福感有了实质提升。”衡阳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定安表示,自从2022年中共衡阳市委办公室、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政策体制、组织网络、合作平台优势,积极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产,在促进供销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上不断探索,实现了片上开花、点上出彩。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对“衡阳做法”给予肯定,并已正式向中央改革办(政研室)进行了推介。
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在改革中,衡阳市社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不做“一刀切”。各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和运行,坚持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平台体系通过产业发展和利益联结的方式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安置闲置劳动力就业,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衡阳市供销合作社率先成立市城乡产业运营集团,积极赋能“产供销仓运配”全链条。集团通过旗下衡阳数字供销有限公司积极搭建全市数字化平台,打造“衡阳供销优品”线上馆,同时链接湖南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巧供网”,设立“供销优供”“衡阳好物馆”等线下门店,构建起集产品推广、交易、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城乡产业运营集团产品销售中心通过产地直采直销的现金交易新模式,常态化组织采购小分队赴全市7县(市)5区采购农产品,打通种植、流通各环节,以最短链路链接优质农产品和消费者,并利用供应链优势,开办了全市第一家兼顾公益性的供销合作社区食堂。
为加强各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在资金、技术、资源等多个方面的紧密合作,衡南县、衡山县、常宁市、衡东县、祁东县、衡阳县等6个县级运营公司已完成与市数字供销公司股权联结,其中衡山县、衡东县和常宁市现已完成交叉持股,股权的深度联结进一步密切了城乡间的供应链协作。
各级运营公司积极拓展“朋友圈”,整合行业资源,在农产品上行、农资流通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运营公司“赋权赋能”。目前,7个县级运营公司均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市城乡产业运营集团公司领头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强化企业联农带农机制。目前,大联盟已入驻农业经营主体789个,服务覆盖超300个行政村。
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系统资源,市集团公司与基层运营公司深化项目合作,在珠晖区建设了市城区城乡产业惠农综合服务平台,在衡阳县演陂镇将闲置30年的粮站改建成农业产业园。市数字供销公司建成全市农产品展销中心项目,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在常宁、衡山、衡东、祁东等地开设县域分馆。衡南县运营公司以投资入股方式投资共建“菜篮子”集采集配中心,建成1200平方米县域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和400平方米果蔬分拣中心,并成功报建县“互联网+综合型绿色分拣中心”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厂房11800平方米。
市集团公司搭建全市农产品供销联盟,建成数字供销、集团产品销售中心等线上线下公共交易平台,上接“832平台”、省供销集团等,下联县、镇、村级城乡产业运营公司,多次组织农特产品展销活动,创新农产品直采直销模式,加快形成辐射全国的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市数字供销公司取得“832平台”衡阳区域服务中心授权和湖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供销好物馆”独家经营权,进一步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雁货出衡”“衡品出湘”。
资产盘活成效显著
城乡产业运营平台搭建以来,衡阳市已认定乡村车间1373个,务工总人数达到5.46万人,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达到2600元;盘活利用城乡闲置资产121处、面积10万余平方米,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800余万元。
借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的东风,城乡“沉睡”资产被激活,不仅全面改善了城乡环境,还把资源变为资产、“包袱”变成财富。衡阳市数字供销公司利用建湘机械厂废弃厂房,打造1700平方米的“供销好物馆”,免费为衡阳市对口援建县、帮扶县及衡阳7县(市)5区提供产品入驻场地,昔日“城市伤疤”变成了打卡“新地标”。衡阳县3个乡镇闲置粮站依次被盘活利用,演陂镇演陂桥村运营公司盘活闲置近30年的镇粮站资产,通过招商引资合作方式引进6家企业入驻,由村运营公司统一管理,2024年租金收入13万元,园内企业年营收总额1亿余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30%。
标准化的平台体系搭建流程、多元化的资产盘活利用模式、多样化的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初步构建起了可复制推广的“市级统筹—县级运营—乡村对接”市场化城乡产业运营体系。
截至目前,衡阳市已成立城乡产业运营公司153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9个、乡镇级21个、村级122个,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围绕“搭平台、建体系、聚资源、强服务”,以乡村车间开展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利用乡村区位条件、文化风俗、资源禀赋等优势,丰富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整合农机等资源,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把“小特产”“土特产”培育成了大产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衡阳县渣江镇运营公司依托政企联合,以地理标志与非遗产品为主导,灵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模式,广泛带动米粉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农户、商户,实现就业增收与经济发展共赢,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衡南县车江街道恒星村运营公司将原南泥湾学校进行整体改造,以入股分红形式创办了家具厂等乡村车间15个,并以运营公司为载体承接涉农项目、承包200万元以下的小型附属工程,打造南泥湾农文旅融合供销文化产业示范园项目,提供全村就业岗位将近400个,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50万元。
通过“组织起来”,集体经济组织把分散经营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也节省了人工和机械等要素的投入成本,最大程度把延长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以“村企联动、村社共建”方式不断带动村集体发展增富、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多方共赢。耒阳市三都镇10个村级运营公司抱团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计投资入股1700万元,每年按投资额的10%获得固定回报,3年后一次性返还投资资金,每年可为村集体保底增收240万元;耒阳市彭桥社区运营公司以租赁和股权投资方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推进城乡冷链物流仓储项目建设,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创收100余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衡南县洪山镇墨江村运营公司整合当地无人机、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资源,创新推出“一连七统”管理模式,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率100%的突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整合全村可实行机械化作业的稻田并安排专人参与城乡产业运营公司日常管理,运营公司为农户和乡村车间提供水稻等农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村集体以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获得保底分红。2024年,该公司服务农户3200户,提供就业岗位32个,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13.75万元,公司创收123.75万元。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与县烟草专卖局合作,利用村部闲置资产,共建集生活物资供销、卷烟销售、农产品收储、健康养老、快递收发、普法宣传等于一体的终端综合体,以“村‘两委’+供销合作社+乡村振兴专员+党员客户经理”的运营模式,创造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创建乡村新人气点、创设村民新活动点。
衡阳市城乡产业运营体系建设是结合市情、农情、民情、乡情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是拓展创新“两个到户”“强基强能”的重要内容,是“千万工程”的“衡阳样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推动了村集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治理能力“双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流通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供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