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难卖难行路难,称盐灌油得下山。去时不见日,回来星满天……”“你今天把货送上山,也就是把党对群众的关怀送上了山。”这是1956年上映的电影《红色背篓》里的台词,讲述了计划经济时代县供销社员工王福山用背篓为山区群众运送供销社物资,不计利润,一心为农民服务的故事。
64年后,背篓变成了专业的冷链运输车,供销社员工为农服务的故事还在继续。
5月16日,晌午刚过,获嘉县供销社下属同盟易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盟易购)总经理王运朝查看了电商平台记录,获嘉县照镜镇方台村扶贫采购点蔬畅家庭农场采购的1500斤扶贫西瓜已经下单,冷链运输车已经安排到位,几个小时后,购买者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新鲜的西瓜就可以送货上门。
沧海桑田,变换的是采购方式、技术,不变的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初心。
2020年,脱贫攻坚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供销社作为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就是供销社的主阵地。
近年来,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积极探索供销社特色扶贫之路”这一总体目标,从电商扶贫、产业扶贫、定点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依托网络优势:织密电商服务网
5月16日下午,田间的小草已经热得悄悄“低下头”,获嘉县照镜镇方台村脱贫户方加臣正在蔬畅家庭农场的大棚里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西瓜。
与方加臣一起在大棚里忙活的,还有同盟易购的采购部部长张迎。“公司采购的生鲜物品,我都会来现场亲自查看,随后还会对食材进行农残检测,确保食材安全。”张迎说。
蔬畅家庭农场是获嘉县供销社电商平台和同盟易购的扶贫采购点。目前,农场主要种植大棚蔬菜和瓜果,共有大棚19个,占地45亩,常年吸纳贫困户就业。整地、浇水、拔草等农活儿每个月能带动贫困户增收近2000元。
获嘉县供销社谋划成立同盟易购,还要从疫情期间说起。
“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县里农户种植的洋白菜卖不出去,大部分都烂在地里,我们看着心里着急,想着怎么才能帮农户把蔬菜卖出去。”获嘉县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浮群力说,3月28日,获嘉县供销社到江西生鲜配送企业江西菜东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考察学习,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成立同盟易购,利用生鲜电商解决县里农产品滞销问题。
同盟易购成立后,获嘉县供销社对现有的办公场地重新规划,把原来的仓库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生鲜电商配送中心,并专门采购了一批冷链运输车。
“我们利用县供销社健全的线下网点和‘供销e家’全国平台优势,用户只需当天晚上9点前下单,第二天早上8点半前就可以配送到位,大大缓解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同盟易购董事长李波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一站式专业配送服务延伸到新乡市,乃至更远。
获嘉县向南200多公里的上蔡县邵店镇籽粒村花相恋玫瑰园,200多亩玫瑰花迎着骄阳开放,空气中飘满了沁人心脾的玫瑰花香,引得彩蝶纷飞。
籽粒村脱贫户朱海丽正在玫瑰花深加工区域忙着,“我父亲身体不好,原来我就在附近工地上打打零工,玫瑰园一开业,我就到这工作了。”朱海丽说,在家门口上班照顾父亲也方便,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看病的负担也轻了些。
“像朱海丽这样的员工在园区一共有20多人,用工以附近的贫困户为主。经过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的电商培训和帮助后,园里的玫瑰花产品已经卖向全国了。”花相恋玫瑰园负责人、籽粒村“供销e家”村级综合服务站站长朱大勇说。
上蔡县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省、市供销社共同入股的电商公司,是河南省供销电子商务联盟成员单位,致力于促进当地电商发展。
“公司依托培训中心积极开展扶贫带头人培训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目前已经培训3200多人。”上蔡县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华伟说,除了电商培训,上蔡县的“供销e家”村级站点信息化提升改造已完成310个,做到了贫困村全覆盖,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上行。
农村电商是“三农”发展的新引擎,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不只是获嘉县供销社和上蔡县供销社,近年来,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依托省供销电商公司积极发挥省级电商平台的枢纽作用,上接全国“供销e家”,下联县级运营中心,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最先一公里”,引领全省供销社电商扶贫工作有序展开。截至4月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贫困县注册电子商务企业24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53家,自建电商平台14个,入驻商户1317个,经营商品2673种,2019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5.96亿元,同比增长29.65%。
紧抓资源优势:做大产业动力强
初夏的藕塘,荷叶的嫩尖刚露出水面,散发着勃勃生机。
确山县双河镇马坡村脱贫户程保中刚从藕塘里施完肥回到塘边,把卷好的裤腿放下来,他是确山县鑫地莲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员工。
“我负责藕塘的日常管理,一天能挣60块钱。这里有4亩地本来就是我家的,流转给合作社后我还参与管理,1亩每年能挣1500元,生活是足够用啦。”程保中说,“我爱人是聋哑人,在家门口工作能照顾家里。”
莲藕不仅可做蔬菜食用,荷叶、莲蓬、莲子、藕节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2015年,我们积极和确山县鑫地莲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通过向合作社员工免费提供浅塘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贫困家庭都掌握了一门种植技术,增强了致富的本领。”确山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党生说,我们先后开办特色种植培训班13次,累计培训420余人,当地群众科学种植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目前,确山县鑫地莲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藕塘面积已达300余亩,还逐步发展了杭白菊、白芍、丹参等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具有经济效益高、用工量大等特点,已带动当地20多人就业,农忙时最高用工可达300多人。并通过托管、代种代管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浅塘藕种植150余亩,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距马坡村10公里的双河镇邓庄村,河南众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双河镇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内机器轰鸣,邓庄村脱贫户卢金生嘴角挂着笑,正干得起劲。他麻利地把一袋袋化肥从传送带上扛走,整齐地摆放在地上,不远处已经堆起了几座“化肥山”。
“看见这个肥料生产线没?它8分钟就能生产1吨化肥,每生产1吨,我就能挣13块钱。”卢金生说,“机器1天生产50吨没问题,1天我就能挣650块钱,能持续1个月,你说俺咋能不高兴!”
像卢金生这样的长期员工,联合社内还有40多人,农忙时最多达400多人。
谈到这台机器,河南众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理白晶有说不完的话:“这条肥料生产线是确山县供销社给我们投资的,还有粮食烘干设备、花生剥壳机、花生玉米分选筛、真空包装机等设备,帮了我们大忙。”
河南众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当地和确山县供销社联合创办的。目前,联合社共租种流转土地1350亩,托管土地15000亩,涉及附近三个乡镇的土地。因为地势开阔,主要种植了小麦、花生和玉米等大田作物。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众盈联合社注册了商标,2018年7月还通过了花生、小麦、玉米绿色食品检测认证。这是确山县唯一获得花生、小麦、玉米绿色食品证书的联合社。”确山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党生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脱贫增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积极实施产业扶贫计划,引导和帮扶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指导市、县供销社建立健全产业脱贫长效机制,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开展产业扶贫项目103个,投入项目资金1.79亿元,参与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26个,参与产业扶贫合作社197个,带动贫困人口5.4万人。
突出组织优势:脱贫攻坚后劲足
站在正阳县熊寨镇农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楼上向南眺望,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连接S224省道,穿过麦田,直通远方。
农庄村位于熊寨镇东北11公里处,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共415户1998人,村里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和任何产业。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农庄村再适用不过了。原来村里道路泥泞颠簸,一到下雨天裤腿上总要沾上泥点子,大型运输车和农用机械进村困难。
2017年11月6日,杨磊被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选派到正阳县熊寨镇农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清楚记得来到农庄村第一天时的场景,在村里骑车查看时,颠得屁股都是疼的。”杨磊说,这路要是修不好,别的事都难开展。
杨磊把修路列为驻村后的第一件大事,并记在了自己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笔记里,连睡觉都要把本放在床头。
2018年12月,修路的机会终于来了!正阳县成为全国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以花生产业为主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庄村也被划进片区。
杨磊得知后第一时间向县里争取到财政资金,开始为村里修缮道路。
“刚开始有的村民不愿意修路,觉得把自家门前的菜地占了,太吃亏。后来经过劝说,村民组组长张红丽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把自家门前的菜地让了出来,其他村民也慢慢想通了,修路才得以进行下去。”杨磊说,目前农庄村已新建通村公路11条,全村基本实现硬化道路组组通。
路修通了,村里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去”了,杨磊开始琢磨着怎么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增收致富。经与当地的种植养殖合作社沟通,2018年杨磊为村里争取了56只小羊,根据每户情况把小羊分给了20多户贫困户进行养殖。
5月15日临近傍晚,杨磊像往常一样沿着村道走路。
“杨书记,快傍黑儿了,来俺家喝碗汤吧。”农庄村脱贫户付学梅正在村道边筛选油菜籽,看见杨磊来了,赶快停下手中的活问道。
付学梅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己身体不好,丈夫还得了脑血栓。了解情况后,当年杨磊把第一批小羊给付学梅家送去了两只,让她负责喂养,等长大后合作社再来高价回收,农户也可自行将长大后的羊进行售卖。
杨磊:原来那两只羊养的咋样?卖了没?
付学梅:养的中啊书记,羊已经长大卖了,一共3000多块钱呢!
杨磊:好,9月份申请申请,到时候再给你弄两只小羊。
正阳县是花生种植大县,好多农户都种有花生。而花生秧内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其营养价值堪比苜蓿草,是很好的养羊饲料,一举两得。
“我们免费给贫困户提供小羊并进行养殖指导,羊养大后合作社可以回收,农户也可以自己繁殖小羊,卖掉大羊。”杨磊说,这样一是可以提高贫困户的养殖技能,养好了以后可以自己搞养殖;二是免费小羊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
除了免费提供小羊:省供销合作总社还投入近60万元在村里成立了三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联合社,办起了箱包厂,流转350地种植艾草,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果树苗……一个个扶贫项目在农庄村开花结果,“贫困”的帽子也摘掉了。
杨磊说:“农庄村已经有11条通村公路,虽然按政策一个村有一条通村公路就达到脱贫标准了,但是我们又申报了新的修路项目。明年还计划把为农服务中心建起来,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
杨磊心中的农庄村,条条大路宽阔、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3月9日,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又选派了邢冠军进入农庄村扶贫工作队,未来将接替第一书记的职位。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农庄村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
定点帮扶是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农庄村只是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定点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省供销合作社机关及直属企业党支部与定点帮扶村党支部之间广泛开展了“手拉手”支部共建活动,持续开展共促产业、节日慰问、助学助贫等帮扶活动,协调爱心单位开展物资捐助、专家义诊等志愿活动。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贫困县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3074个,入社社员56.16万人,带动农户48.39万户;主管领办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637个,会员9.05万个。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内的贫困村32个,共派驻国家级贫困县挂职的干部30人,累计帮扶贫困人口1.74万余人。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刘延生说,省供销合作总社将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服务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好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为夺取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