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交流 > 新网工程

安徽桐城市社:四措并举推深做实脱贫攻坚工作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总社 发布时间:2020-04-08 09:10
[字体:  ]

桐城市供销社结合推进深化综合改革、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服务合作的优势,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电商帮扶、聚力帮扶“四措”并举,压实责任,加大力度,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结对帮扶强基础。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党组织共建工作,对定点扶贫村范岗镇高岗村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地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树立信心,注重实效。精准掌握扶贫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在摸排走访、入户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有效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切实做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入精力、投入资金开展帮扶活动,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满意度和获得感。

加强与“十大工程”牵头单位的对接沟通,争取各方有效资源。抓好基层党组织共建工作,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党建强村、产业富村、人才兴村。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对该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采取捐资助学、支援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种植养殖信息、增加创收渠道、节日慰问和帮助做好“四净两规范”等多种形式提升帮扶成效,体现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的双重关怀,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有序开展。每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不少于2户,全年走访已脱贫户不少于6次。

产业帮扶促增收。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活动,发挥高岗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平台带动功能,在整合村级资产、推进“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实施“三年强村计划”中发挥载体功能,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程度。

大力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基地)+农户”扶贫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协同推进林下经济、旅游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抓好春耕备耕,组织做好种苗、农资供应等工作,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食用葛根)示范基地引领效应,尽可能为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物资和技术支持,通过发展培育村级和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受益,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培育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引导带领贫困户走产业脱贫的新路子,输入创业动力,增加创收渠道,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依托食用葛根、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者就地就业、自主创业脱贫。

电商帮扶拓销路。依托农夫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农村电商,搭建网上销售平台,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优化提升村级电商服务站功能,打通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宣传农村电商知识和农产品上网销售方法,指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网络销售的家庭种养业。通过电商平台“扶贫专栏”和扶贫专场活动,免费推销贫困户自产的蔬菜瓜果、山货杂粮和家养畜禽、风味特产等。支持单位企业和帮扶人采购贫困户农副产品,参与消费扶贫。

对贫困村有特色、有批量、有品质的农副产品,实行免费推介和免费销售,积极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实现本地蔬菜瓜果、家养畜禽、水产山货等特色农产品广泛推介,产销对接,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农民增收。融合金融、水电、通讯、快递等资源,丰富网购平台、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线下服务等功能,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帮助贫困户增收减支。

聚力帮扶提成效。凝聚消费脱贫攻坚合力,将贫困村特色资源优势与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相结合,通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带动、品牌培育、基地建设等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收入。鼓励社有企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动需求对接,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和群众参与意识,努力营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结合农村“三变”和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拓宽增收渠道,实现2018-2020年“三年强村计划”圆满收官。结合村情民情和产业基础,配合办好“扶贫夜校”,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强对贫困户种植、养殖、加工、电商等方面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支持指导村级供销社争取“新网工程”和产业扶贫项目,在道路修建改造、水利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协调助力,促进村级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