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工作交流 > 新网工程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帮扶绥宁县小乡村纪实

阅读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总社 发布时间:2022-01-19 09:18
[字体:  ]

2021年5月12日,湖南省绥宁县唐家坊镇小乡村村“两委”负责人驱车5个多小时赶到省社机关,将印有“驻村帮扶办实事、情系百姓暖人心”“不忘初心情系百姓、精准帮扶深得民心”“驻村帮扶结深情、无私奉献为百姓”的锦旗送到省社和驻村工作队。

小乡村地处湖南省绥宁县北部最高峰宝鼎山附近,村里的资源十分匮乏,山路难行,过去是“穷山恶水”之地,也是省级困难村。在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昔日的穷山已变成既保护生态又有效利用竹资源的“金山银山”,培育了座座生态“金矿”。

用足用透竹子资源

自2015年4月起,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先后派出两轮扶贫工作队赴绥宁县唐家坊镇盐井村(后合并为“小乡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帮扶队进村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大走访,全面摸清情况,搞清全村的山川脉络,为帮扶工作理清思路。

小乡村的自然资源并不多,但是山上有2万亩竹林,山下有2000多亩耕地。努力发展产业,山上能成宝库,山下就是粮仓,小乡村就不会再过穷日子。在湖南省社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小乡村村民紧抓产业发展,誓要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

小乡村的竹林,历来都以产竹材为主,竹笋只是副产品。一根成材的竹子,五六十斤重,只能卖十多元,扣除砍竹的工钱就所剩无几了。效益低下导致村民普遍不重视竹林,有的竹林一二十年没人砍伐,竹子直接烂在山上。

第一步从管好竹子开始。帮扶工作队请来专家给村民上课,教他们科学育林。同时,为提高竹笋产量,工作队还为村民争取“低产楠竹林高产化改造”项目资金86.4万元,改造低产楠竹林7500亩。一亩竹林经高产化改造后,可产大径竹50根至100根、春笋1000斤至2000斤,实现直接经济收入3000元。

楠竹林高产化改造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把笋资源利用起来。在春笋“大年”时,全村春笋产量上千万斤。若不及时处理,这些春笋资源将被浪费。2016年,帮扶工作队引进福建建瓯春笋压制技术,从竹笋采挖、加工、晒制、整形、分类全过程培训,让村民较好地掌握了竹笋培育和加工技术,并为村民置办了98个压笋仓和煮笋锅,建设笋干烘烤房,带领村民发展笋干加工产业。2019年,春笋市场一片火热,全村售笋200多万斤,创收200多万元。农户全年压制鲜笋120万斤,制成笋干6万多斤,创收150万元。

笋干压制只是农产品初加工,其价格和销售极易受下游企业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对产业发展极其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工作队筹集340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2900平方米的现代化笋丝食品加工厂,将笋干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笋丝食品,直接销往市场千家万户。

笋丝食品加工厂由村能人承包经营,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18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和困难户分红。一厂落成,不仅完善了竹产品全产业链建设,也让产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村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更解决了“工作队撤队之后谁来继续帮扶”的难题。

为进一步用足用透竹子资源,工作队还依托省社直属单位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打造了一个“2亩大田种植+3亩林地套种”的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教村民利用竹子加工废料种植竹荪。经过2018年的试种和2019年的推广种植,目前,全村竹荪种植面积达10亩,亩产鲜竹荪2000多斤,亩产值4万多元。从无到有,种植竹荪为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尝到甜头的种植户喜不自禁,连连感谢帮扶队带来了好项目。

2019年,小乡村笋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了绥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竹笋产业”上升到全县的重点发展战略,全县8个产竹大镇先后带队到小乡村学习笋干压制技术。麻塘乡等多个地方复制了小乡村的笋干加工模式,发展笋干加工,助农增收。2020年,特色竹荪种植得到绥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安排了专项经费,负责全县的竹荪种植推广。

合作共赢实现持久发展

既干在当下,又谋划长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湖南省社帮扶工作队帮助小乡村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共赢机制。

在笋干加工产业方面,帮扶队在建厂之初就建立了“小乡村村委会+小乡村扶贫专业合作社+小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由小乡村村委会负责筹集资金、扶贫专业合作社负责工厂建设、小乡村食品有限公司负责承包经营。在业务经营方面也建立了“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小乡村食品有限公司+小乡村惠农服务社+笋农”的合作机制,搭建了由原材料到产品加工再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竹荪种植方面,则由省食用菌研究所同小乡村村委会签订了基地共建协议,由研究所持续在销售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支持,给竹荪种植户吃了一剂“定心丸”。同时,还定期邀请专家到村给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使近100位村民成为村特色产业发展能手和人才。

除此之外,帮扶工作队还引进了绥宁县农业龙头企业新绿源公司同小乡村惠农服务社进行合作,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优质稻产业发展机制。由企业指导小乡农户按统一的品种、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种植和管护,并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加工,通过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带领小乡村农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湖南省社运用自身特色优势帮助联系销售,新绿源公司则根据销售量按一定比例向小乡村惠农服务社进行返利,助农增收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条合作链中,惠农服务社负责组织生产,新绿源公司负责组织加工,省供销合作社负责联系销售,各方各司其职,向着同一目标努力,实现了合作共赢。

乡村产业干起来,小小乡村富起来。如今,小乡村的竹笋加工等产业已经颇具竞争力。2021年,帮扶工作队建设的现代化小乡村笋丝加工厂年加工生产了鲜笋120万斤,先期产品有原味烤笋、脆笋等四个系列,都通过了质量认证,可直接销超市、酒店等终端市场。2021年年底,小乡村的竹笋产品已在海南冬交会、县年货节上推广,2021年销售额近500万元。在新的时代机遇引领下,一幅美好的乡村振兴绘卷已在小乡村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